10月13日,秦都法院速裁庭法官运用司法智慧和办案经验,在(原告)六名农民工证据不充分的情形下,查明事实真相,成功化解了6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。
今年九月份,六名农民工来到速裁庭接待室,咨询讨要被告拖欠他们运输费事宜。经法官仔细询问,得知他们从2017年开始与一家运输公司达成口头协议,由他们负责给咸阳一家大型餐饮企业送货,货送到后,该企业及运输公司通过微信记账,定期给他们结账,但他们手中既没有合同,也没有运输公司给其结算的票据。
面对6名农民工的实际困难,承办法官决定转变常规办案思路,运用情法理相结合,查明事实真相,避免被告矢口否认,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。
为此,承办法官通知被告到庭后,没有急于核实案情,而是首先从了解被告企业运营模式入手,用真情唤醒良知,逐步提出这6名农民工的诉求。经过真诚交谈,耐心细致的工作,被告对原告诉请的事实全部予以认可,并称疫情期间餐饮企业关门,对他们影响也非常大,原告对此也表示理解。
最终,在法官的协调下,这6起案件全部调解,被告兑现了第一批拖欠的运输费,剩余尾款将分批分次支付,至此,双方握手言和,圆满解决。